
售前咨詢
400-075-1863
售后咨詢
400-688-8750

蔬東坡微信公眾號
2019年8月27日,Costco于上海開業(yè),開業(yè)半日便因“人滿為患”而被迫“停業(yè)”,一時間于朋友圈中風靡。各大媒體紛紛熱點追瓜,深度解析Costco與背后的模式。
而僅僅過了幾日,在茅臺售罄后,costco的銷量驟降,反倒是曾經(jīng)擠爆門店的會員消費者,忽而集體共退會員卡。
然而,隨著中秋到來,終端零售價在每瓶2500元以上的茅臺,costco再度以1499元/瓶提供。不出意料,上海店再次被擠爆,營造了一副火熱場景。
短短一月間,劇情反轉(zhuǎn)又反轉(zhuǎn),頻繁處于熱點的Costco可謂是賺足了眼球。
Costco究竟是何方神圣?
Costco成立于1976年,是全球第一家會員制超市,也是全美第二大、全球第七大零售商。會員制,顧名思義,需要購買會員卡方能進行購買,目前,Costco的在華會員卡銷售近20萬,會員費金額已超過5000萬。
Costco的模式是怎樣的?
Costco采用的是倉儲式超市的模式,這種模式下Costco想方設(shè)法把各種價格降到極致:
一是用超級倉庫模式,在進入這家超市的時候你會懷疑自己到底是進入了一家超市還是進入了一個倉庫,所有的商品都在堆棧式的倉庫上,根本不存在一般超市常見的貨架。
二是極低的土地成本,我們看到Costco所在的位置都是較為偏遠的地段,基本上都是那種驅(qū)車非常方便,但是并沒有太多地鐵站的地區(qū),這就讓其成本非常低廉。
三是供應鏈的極度整合,一般情況下一個超市的SKU普遍在一萬左右甚至更多,這就導致超市的成本相對更高,但是Costco的SKU只有3400-3500個,再加上他全部都是大包裝的超大批發(fā)量,這讓Costco擁有了更高的市場議價能力,從而能夠用較低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
正是上面的三種方法的疊加,讓Costco的商品價格能夠比傳統(tǒng)的超市低30%-60%,相信經(jīng)歷過拼多多的朋友都知道,拼多多就是通過極低的價格快速搶占下沉市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ostco和拼多多有異曲同工的味道,就連拼多多的創(chuàng)始人黃崢也把拼多多比喻為線上的Costco。
Costco在中國有未來嗎?
事實上,今天看上去賺足了眼球的Costco,在中國面臨3重威脅:
第一重,是線下店與國內(nèi)新零售趨勢的對抗。背后是交付方式由到店與到家的消費趨勢之間的博弈;
第二重,是線下實體店與國內(nèi)電商的對抗?!氨匾盋2M電商已經(jīng)公開叫板消費者,Costco價格不具備任何優(yōu)勢。
第三重,外資超市與中國本土的融合欠佳,外資超市不斷退出中國市場。Costco能行嗎?
東興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暢表示,“畢竟國外是買一次就屯一周,而現(xiàn)在中國電商發(fā)展比較快,從便利和性價比上,Costco沒有凸顯其原本的優(yōu)勢”。
而網(wǎng)經(jīng)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云陽子亦認為,在國內(nèi),Costco和電商會形成一定的競爭。“Costco的商業(yè)模式?jīng)]有問題,它的核心運營邏輯是最低價,并非所有人都能經(jīng)營的。但是在中國,它不能再形成最低價,只能是相對低價?!?/p>
對于Costco來說,如何搶占客戶是現(xiàn)在最重要的問題。至于未來如何?我們拭目以待!